對於許多滿懷熱誠的香港青年創業者而言,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「缺乏創意」,而是「缺乏資源」。
DotAI 聯合創辦人楊廣澤(Chak)近日受邀出席 Y.E.S.青年就業起點 的創業講座W C A,面對一眾渴望開創副業或成立品牌的年青人,他沒有選擇講授枯燥的編程理論,而是分享了 DotAI 團隊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利用 AI 作為槓桿,實現業務增長的實戰經驗。
「很多初創者面對的最大問題,其實都是『沒錢』的問題。」Chak 在講座開場時直言不諱。
從商業登記、開戶到尋找貨源,每一步都是成本。但最耗費心力與資源的,往往是 「如何讓市場知道你的存在」(Promotion)。傳統做法需要聘請文案、設計師、市場調查員,這對一人公司或初創團隊來說是難以承擔的重負。Chak 指出,AI 的出現並非只是為了讓大家「玩玩 ChatGPT」,而是為了解決商業世界中最現實的問題:如何以一人之力,運作一間像樣的公司,甚至建立一個自動化的業務系統。

核心 AI 轉念:別把 AI 當 Google,它是你的「數位員工」
許多創業者在嘗試使用 AI 後往往會感到失望,覺得生成的內容「很泛」、「不準確」甚至「像廢話」。
Chak 在講座中點出了問題的根源:我們太習慣將 AI 視為搜尋引擎(Search Engine),期待輸入幾個關鍵字就能得到完美答案。然而,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的本質並非「搜尋」,而是基於概率的「預測」與「生成」。
「如果你只會問『你好嗎』或者丟一句『幫我寫個 Post』,那你得到的自然是毫無靈魂的罐頭回覆。」Chak 強調,真正的 AI 應用,應該是將它視為一位 「剛入職的高學歷同事」。
試想一下,當你聘請一位新員工時,你不會只對他說一句「幫我做 Marketing」就轉身離開。你會給他一份 職位描述(Job Description),告訴他公司的背景、產品賣點以及溝通風格。Chak 指出,對待 AI 亦應如此。我們需要從單純的「下指令(Prompting)」進階為構建 「AI Agent(智能代理人)」。
賦予角色(Persona): 告訴 AI 它現在是市場經理、法律顧問還是數據分析師?
提供語境(Context): 餵養公司的背景資料、過往成功的案例,甚至是特定的語氣風格(Tone & Manner)。
設定目標(Objective): 這次任務是為了吸引點擊、建立信任,還是直接促成銷售?
當你從「使用者」轉變為「管理者」,AI 就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工具,而是一個能 24 小時待命、隨時準備好為你工作的核心團隊。

DotAI 低成本 AI 創業方法:IPO 模型實戰
為了讓青年創業者能具體落地「AI Agent」這一概念,Chak 在講座中解構了 DotAI 內部使用、同時也是協助眾多企業轉型的核心邏輯——「IPO 模型」(Input-Process-Output)。
Chak 指出,許多人覺得 AI 難用,是因為他們忽略了輸入與處理的過程,直接跳到了結果。而 DotAI 的 IPO 方法論,正是區分「瞎忙」與「高效產出」的關鍵:
低成本 AI 創業方法:1. Input(精準餵養)
市場驗證的基石 AI 的輸出質量取決於輸入的質量(Garbage In, Garbage Out)。Chak 強調,在生成任何行銷內容前,必須先進行深度的 市場情報輸入。 他以一個「露營用品」的案例為例:團隊並非盲目推銷產品,而是先利用 AI 爬取並分析市場熱點,發現「露營食譜」是一個高流量的切入點。透過輸入精準的社群數據與趨勢報告,AI 才能理解市場真正需要什麼,從而協助創業者在不花一分錢廣告費的情況下,找到「有利可圖」的利基市場(Niche Market)。
低成本 AI 創業方法:2. Process(思維處理)
構建 AI 的思考路徑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。創業者需要設計 AI 的「思考邏輯」。這不是單純的寫一句指令,而是設計一套 工作流(Workflow)。 例如,在處理「選品」決策時,DotAI 會要求 AI 扮演「電商採購經理」,並遵循特定步驟:先搜集目標市場(如韓國美容儀)的熱門話題,接著分析競品差異與利潤空間,最後才將這些資訊轉化為針對香港受眾的銷售策略。透過這種分步驟的 Process 設計,AI 不再是隨機生成文字,而是像人類專家一樣進行邏輯推演。
低成本 AI 創業方法:3. Output(商業產出)
可執行的商業資產 最後,AI 的產出必須是 「可落地」 的。Chak 提醒,輸出的格式應該直接對接業務需求,而不僅僅是文字對話。 它可以是結構化的 Excel 選品表、可以直接發佈的 Instagram 貼文,甚至是完整的商業提案(Proposal)。在 YWCA 的演示中,Chak 展示了如何將前期的市場調研,透過 IPO 流程轉化為一整套 自動化行銷內容——從選題、文案撰寫到圖片生成,原本需要行銷團隊一週的工作量,一人公司透過 AI 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。

未來的競爭力:Personal, Proactive, Powerful
隨著 AI 技術的飛速演進,創業的門檻將會越來越低,但競爭也會隨之加劇。Chak 在講座尾聲引用了 Google 開發者大會的概念,指出未來 AI 助理將朝向 「3P」 方向發展:Personal(個性化)、Proactive(主動式)、Powerful(強執行力) 。
這意味著什麼?未來的 AI 將不再被動等待你的指令。它會越來越懂你的品牌風格(Personal),甚至在冬天來臨前主動提醒你「是時候推廣保濕產品了」(Proactive),並且直接幫你執行發送郵件或購買廣告的動作(Powerful)。
面對這樣的未來,Chak 寄語在場的青年創業者:「不要因為恐懼 AI 而拒絕它,也不要因為依賴 AI 而停止思考。」
他強調,AI 可以完美處理重複性的運營工作(Operation)、數據整理與內容生產,但它始終無法取代人類創業者的核心價值——面對客戶時的溫度(Client Facing)、談判桌上的博弈,以及定義「什麼才是對的問題」的決策能力 。
創業,本質上是一場資源配置的遊戲。
DotAI 的任務,不僅僅是教會大家使用工具,而是幫助每一位資源有限的年青創業者,建立屬於自己的 「AI 數位軍隊」。當你學會用 IPO 思維去指揮 AI,你就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,而是一位擁有一支強大團隊的 CEO。
DotAI 是一間以「實戰、在地、普及」為核心的 AI 解決方案平台,致力於幫助企業與個人構建「帶不走」的 AI 核心能力 。我們不只教工具,更教導能適應未來的商業思維。想為您的團隊引入 DotAI 的 IPO 實戰培訓? 歡迎聯絡我們的企業培訓顧問,或加入 DotAI 社群,與我們共同探索更落地的 AI 商業應用 。
AI x 創業者問 (Q&A Highlights)
在講座的尾聲,YWCA 的學員們針對實際操作提出了幾個關鍵問題。以下是 Ah Ze 對於 AI 學習、工具選擇與數據安全的實戰建議。
Q1:我沒有專業知識,如何設定 AI Agent 或提升 AI 能力?
Chak: 其實建立專業知識最快的方法,就是直接問 AI:「我該如何學習這個題目?」。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懂所有指令。我推薦大家使用 Google 的 NotebookLM。你可以將網上找到的 PDF、電子書、YouTube 影片連結,甚至是雜亂的筆記全部「餵」給它。它能幫你生成學習卡、摘要,甚至畫出 Mind Map(思維導圖)。
最「Raw(原始)」但也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把資料堆進去,然後問它:「作為初學者,我該從哪裡開始?」這就是建立你專屬知識庫的第一步。
Q2:市面上有 Poe, ChatGPT, Gemini,我該如何選擇?
Chak: 這取決於你的具體用途,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強項:
Poe: 就像是一間「茶餐廳」。它集合了各種模型(如 Claude, Gemini 等),適合什麼都想試一點的初學者,或是需要快速切換模型的人。
ChatGPT: 是「全能型選手」,對指令(Prompt)的理解能力最強,且擁有豐富的連接器(Connectors),適合處理複雜的邏輯或自動化任務。
Gemini (Google): 因為背靠 YouTube 和 Google Search 的數據,它對 廣東話(Cantonese) 的理解更地道,且特別擅長消化及分析 YouTube 影片內容。
Claude: 如果你有寫程式(Coding)的需求,它的表現目前是非常出色的。
不用執著於只用一個,而是要根據你的任務場景(Scenario)來挑選最順手的工具。
Q3:企業或個人使用 AI 時,如何保障資料安全與隱私?
Chak: 這是一個關於「信任」與「成本」的權衡問題。
大平台相對安全: 對於大多數中小企,信賴 Google、AWS 或 Microsoft 這樣的大廠通常沒問題,就像你信任 Google Drive 一樣。只要設定得當,它們通常不會拿你的企業數據去訓練公用模型。
企業級方案: 如果對合規性有極高要求,可以選擇 Microsoft Copilot 等企業版服務,它們有更嚴格的資料隔離承諾。
最高安全級別(Local Deployment): 如果你的資料極度敏感(如醫療、客戶隱私),最安全的方法是 「本地部署」。利用 Open Source 模型(如 Llama, DeepSeek)在自己的電腦或伺服器上離線運行。雖然需要投資硬件成本且設定較複雜,但因為完全不上網,所以沒有被駭或外洩的風險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