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傳媒行業中,《明報》長年以來是公信力的代名詞之一。然而,隨着生成式 AI 技術席捲全球,新聞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:一方面,AI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內容產製效率;另一方面,AI 生成的虛假資訊(Misinformation)亦對媒體的專業與信譽構成直接衝擊。如何在擁抱 AI 提升效率的同時,堅守新聞的準確性與倫理底線,成為《明報》團隊必須正視的關鍵課題。為此,DotAI 為《明報》編輯團隊度身訂造了一場不僅教授工具,更強調「AI 新聞倫理」的實戰工作坊,專注於解決這個核心矛盾。本文將深入拆解,DotAI 如何協助這間香港頂尖媒體,在 AI 浪潮中找到兼顧效率、專業與倫理的實踐路徑。

DotAI 的「ACE 原則」:為《明報》設計「人機協作」的 AI 新聞工作坊
DotAI 的方案核心,並非堆砌功能,而是圍繞一個為新聞工作者設計的清晰框架,並透過「三層式」的內容,將理論轉化為實踐。
第一層:建立「AI Co-Pilot」心態,堅守人類編輯最終判斷
課程首要目標是建立正確的 「AI Co-Pilot」心態。我們強調,AI 是輔助記者與編輯的「副駕」,而非取代人腦的「自動駕駛」。課堂上,我們透過真實案例,展示 AI 可能出現的「幻覺」(Hallucination),並建立一套以人類判斷為最終防線的工作流程,確保技術始終服務於新聞專業。
第二層:實戰工具應用,從「AI 事實查核」到「多媒體生成」
在心態之上,我們為團隊裝備了一套模組化的「AI 實戰工具箱」,將 AI 無縫融入日常新聞編採流程:
翻譯與撮寫: 指導團隊利用 ChatGPT 與 Perplexity Custom Prompt,將外電新聞與長篇報告,快速整理為精準摘要。
事實核查 (Fact-check): 結合 Browse.ai 爬蟲與多來源資訊比對,建立一套高效的 AI 輔助驗證流程,協助編輯快速辨別資訊真偽。
新聞策劃與趨勢偵測: 實戰演練如何以數據驅動方式,分析社交媒體上的新興話題,為專題報導提供靈感與數據支持。
多媒體應用: 探索 Runway、ElevenLabs 等前沿工具,現場示範如何快速生成新聞影像、合成旁白,以應對短影音時代的內容需求。
第三層:AI 倫理與界線,負責任地使用生成式 AI
最後,我們劃定清晰的「AI 應用倫理與界線」。工作坊深入探討了 AI 生成內容的透明度原則、如何識別 AI 偽造的圖像,以及防範演算法偏見(Bias)的具體方法。我們傳遞的核心信息是:負責任地使用 AI,不僅是技術問題,更是維護媒體公信力的關鍵。
AI 課程後的轉型成效
培訓完成後,《明報》編採團隊在多個環節明顯出現改變。首先,fact-check 的速度大幅提升:過往需時十多分鐘逐一比對的外電或數據,透過 AI 工具輔助,幾分鐘內即可完成初步驗證,讓編輯能更快過濾錯誤資訊。其次,新聞策劃更具前瞻性:團隊開始運用 Browse.ai 監測社交平台趨勢,能及早捕捉潛在新聞線索,作為專題選題的參考。
在寫作流程上,記者利用 ChatGPT 與 Perplexity 生成初稿結構或摘要,減少從零開始的壓力,將更多時間投放於採訪與深度分析。同時,管理層亦觀察到團隊心態的轉變:從最初擔憂 AI「取代」新聞專業,到逐漸認同 AI 作為 「第二助手」,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依然保留人類在判斷與倫理上的核心角色。
立即為你的團隊,規劃一場真正「用得著」的 AI 實戰培訓
《明報》的案例清晰地展示,成功的 AI 導入,關鍵不在於引進多少工具,而在於能否建立一套符合企業核心價值與專業流程的「人機協作」思維。如果您的企業同樣重視專業標準、追求深度應用,而非停留於表面化的 AI 玩法,那麼一場度身訂造的 AI 企業培訓 將是您邁向成功的第一步。
歡迎立即聯絡 DotAI 的 AI 顧問 團隊,讓我們深入了解你的業務挑戰,共同規劃專屬於您的 AI 導入與發展路徑,讓您的團隊在 AI 時代持續保持領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