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生成式 AI 急速進入公眾視野,許多教育機構開始思考如何導入相關工具支援教學與行政流程。但現實中,不少學校在嘗試導入 ChatGPT 等工具後,卻未能持續使用或在團隊間有效擴散——問題並不在工具本身,而是來自一個根本性的錯配:我們把 AI 當作工具,但它其實是一種全新「工作模式」。
HKCT -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(港專)作為本地持續教育的重要機構,在 2025 年 4 月便聯同 DotAI 舉辦了為期 75 分鐘的 AI 應用工作坊,目標並非單純介紹工具,而是協助全校約 400 名職員——由教學到行政、支援服務——理解 AI 的底層思維轉變,從生活出發建立屬於自己的應用習慣與系統邏輯。
DotAI 提出的「AI 入門三部曲」正是為此而設:不講大理論,只由日常開始拆解應用方式,打開職員對 AI 可用性的真實想像。這種模式式導入,比傳統單點工具教學更能激活跨部門內部學習風氣。

DotAI 設計「AI 入門三部曲」:由生活出發,連結教育場景
DotAI 為是次港專工作坊設計的「AI 入門三部曲」,重點不在操作技巧,而是協助教育人員建立對 AI 的初步理解,並結合生活場景說明——AI 並非單一工具,而是一種全新工作與思考模式。
我們以三個常見應用概念作切入:
🔍 第一力:AI 讀寫力(AI Literacy)
講解 AI 如何幫助我們閱讀、整理與生成資訊內容,例如:摘要報告、翻譯、跨語言回應等。
示例工具:ChatGPT、NotebookLM、Perplexity
應用概念:
行政資料整理更快
多語切換、寫作改寫更自然
會議記錄可半自動完成
💡 第二力:靈感激發力(AI Creativity)
針對「寫唔出、無靈感」的情況,我們示範 AI 如何拆解問題、發想點子,甚至引導整體討論結構。
示例工具:Perplexity、ChatGPT
應用概念:
教案、活動構思更有框架
問題分析/多角度輸出更快
輕鬆起稿,不再空白開場
🖼 第三力:圖文製作力(AI Visual & Writing)
在簡報、教材與宣傳設計方面,我們展示 AI 工具如 Canva AI、Gamma 如何協助非設計人員完成基礎圖文排版與素材生成。即使時間有限,參與者亦能理解「AI 圖文」不再需要專業背景,也能輕鬆起步。
我們強調:「唔需要一下子精通所有工具,但要開始理解 AI 的使用可能性。」這三力不是功能清單,而是讓每位參與者找到適合自己的 AI 入門切口,逐步養成個人應用習慣與信心。

AI 教育導入的盲點與未來挑戰:從數據安全到內容倫理
當 AI 工具愈來愈容易使用,我們也提醒學員:「懂得使用 AI,不等於忽略風險。」這不單是企業要關注的議題,教育工作者同樣需要面對。
在是次工作坊中,DotAI 以簡明方式引導參與者思考幾個關鍵問題:
⚠️ 1. 資料輸入是否安全?
不少 AI 工具運作原理會紀錄輸入內容,例如學生個資、內部討論、未發表教案等,若未審慎處理,可能涉及資料外洩風險。
⚠️ 2. AI 生成的內容算唔算「抄襲」?
生成式 AI 在內容創作時會混合既有素材,教育場景中應避免直接複製使用,並應進行編輯、標註與內容責任判斷。
⚠️ 3. 怎樣確保教學內容真實?
AI 的生成能力雖然強,但亦可能出現「合理但錯誤」的資訊。我們建議以「人審 AI 輔」為原則,確保每一份教材與對外訊息內容皆經人工確認。
DotAI 並不主張迴避風險,而是希望讓教育機構建立一套可持續的 AI 使用文化——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具、制定內部準則與處理方式。這些問題將是未來所有教育行政部門都必須面對的核心挑戰。
📩 想為你嘅教育機構打造第一堂「真係用得出」AI 入門課?
DotAI 團隊擅長設計 短時精準 × 在地實用 × 跨部門共學 的 AI 導入內容,無論你想推動內部啟蒙、導入教學應用,或建立屬於學校的 AI 教育架構,我哋都可以提供度身訂造的協作方案。
👉 聯絡我們
,了解更多 DotAI 合作案例與企業 AI 導入方法。